元朗商會簡史

茲藉出版元朗商會創會七十周年特刊,爰將元朗商會的成立經過及相關資料概述如下:

元朗位於新界西北部,三面環山,地勢平曠,十八鄉、新田、屏山、廈村、八鄉及錦田六鄉共有圍村一百四十多條,今日,連天水圍新市鎮在內,人口達五十多萬,經過百數十年的蛻變,元朗己成了一個小城市。

談到歷史,元朗原為鄉村市集,一百年前,清朝嘉慶年間,初設墟集於南邊圍附近,即現時舊墟長盛街,利益街及酒街一帶,每逢農曆之三、六、九日定為墟期,元朗各鄉村居民,按時趁墟,買賣農產品,「投墟 」之名由此而起。

市肆日趨繁囂,鑑於舊墟店鋪街衢狹窄,行人肩踵相接,且汽車不能直達,有礙運輸,已不適合時代的要求,至一九一五年元朗紳商乃發起組織元朗合益有限公司,籌建新型市場以取代舊墟,一九一七年於現時之元朗水車館街至大馬路一號位置 闢成元朗合益街市,有五合街之稱即合益街、合成街、合發街、合和街及合和後街,店鋪數目大增,經營行業廣泛,多為前鋪後居或地鋪樓上設貨倉或住所,從此商賈雲集,元朗蔚為新界商業重鎮之一。

元朗合益有限公司以墟主地位,經營市場,歷凡二十年,旋以元朗市肆日趨繁榮,有意組織團體以謀增進權益、互利互賴,共創商機,一九三七年由十二家商號的代表作籌備委員、組織元朗商會。有關元朗商會的資料概略如下:

一、創會宗旨:謀求團結,發展業務,維護合法權益,促進坊眾福利,興辦學校,支持政府,政令及促進社會繁榮安定為宗旨。

二、籌備成員:一九三七年的籌備委員計有有泰號、堯豐號、濟眾堂米機、民生書局 、敬昌號、三華院、永祥號、維新號、泰祥號、富隆正記、福來號及濟眾堂米行。及後又號召商號百多家。

三、正式成立:一九三八年,正式成立,首屆正副主席為鄧煒堂及鄧伯裘。

四、臨時會所:籌備委員會租用元朗合益街三十六號二樓即現時大馬路元朗合益有限公司大樓附近,該物業亦為博愛醫院分局,本會初具規模,辦公有所。

五、永久會所:一九四零年,由熱心會員集資購買於元朗大馬路二十八號全幢為永久會所,獨立樓梯瓦頂屋宇;地下鋪位出租,以租金為營運行政支銷,直至二OO三年為止;是年年底進行會所重修,更新設施,預計於二OO七年底入伙,展開新頁。

六、董事架構:由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本會董事會一直沿用會長制,下設理事長及理事,各司其職。由一九四五年起改為理監事制,下設董事,及後又改為會長、副會長、主席、副主席及部門董事。

七、興辦學校:有關元朗商會中學、元朗商會小學及元朗商會幼稚園的資料另文教導,有關元朗商會小學之前身為一九四六年開辦之元朗商會義學,在本會會所以複式教學,一九四九年為增收失學兒童乃遷校元朗大旗嶺村,報名入學者眾,向隅者多,決定向元朗理民府申請撥地於元朗大陂頭地址建校,原設上下午十二班,一九六零年再擴展為二十班,該校禮堂為元朗區唯一的社區會堂,社會活動多假該堂舉行,一九九七年興建校舍改善工程大樓,擴展至二十四班,該校為營運全日制,獲得教統局撥款分九千萬元分二期興建教學大樓及禮堂特別室大樓,將於二OO八年起營辦全日制,六十年來,弦歌不輟,為地方教育作出貢獻。

元朗商會中學於一九七八年開辦,二十九年來,秉持五育並重的目標教學,為元朗區著名中學之一,一九九八年起被教育署批准為以英語為教育語言中學,為全港一百一十四所中學之一,該校學生在學術,才藝,體藝及課外活動成績優異,深受家長及地方人士贊許。

八、元朗商會幼稚園:幼稚園位於天水圍天耀村耀興樓,該園於一九九二年開辦, 設施先進,且按學童的身心發展加以更新,全體老師及員工全力投入培訓幼童,該園教職員極富團隊精神,以學生為本,使幼童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致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奠定學前教育的基礎,該園早期學生人數甚高,近年雖受到兒童出生率下降的影響,人數略為下降,但比對天水圍早期開辦的幼稚園已顯得優勝,本會對該園的專業精神,至為欣賞和感謝。